您好,欢迎来到48-36536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信息公开 > 领导讲话
 
李昌平在省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7-09-01 09:41:57  来源:

 同志们: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中央、省委1号文件精神,中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二五、部署十三五特别是2016年农业农村工作。

省委、省政府对会议高度重视,东明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十二五时期,我省三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为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经济强省打下了坚实基础。四川是农业大省,十三五期间,必须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汪洋副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紧紧围绕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目标,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下更大力气破解三农难题。要坚持农业农村改革主攻方向不动摇,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要加大强农惠农富农力度,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再上新台阶。

东明书记的重要批示,充分肯定了十二五农业农村发展成就,对今后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三农工作在全局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

过去5年,我们采取强有力措施,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农村面貌显著改变,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取得可喜进展。

产业发展提档升级。建成上千个现代农业示范区,一批优势产业带逐步形成。农村基础设施水平整体跃升,建成高标准农田2000万亩,大批重点水利设施工程开工,新增有效灌面660万亩。2015年,粮食总产3443万吨,比2010年增长7.5%

新村建设扎实推进。以业兴家富人和村美为目标,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藏区新居、彝家新寨、巴山新居、乌蒙新村四大板块尽显区域特色,农村廉租房制度普遍建立,小组生微模式全面推广,建成幸福美丽新村9000多个。

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把农民增收摆在重中之重位置,实行书记县长负责制。在全国农民收入总体回落的态势下,2015年全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47元,增长9.6%,是2010年的1.9倍,在8个经济大省中增幅第一,连续五年实现两个高于;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84:1缩小到2.56:1

5年来,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加强,森林覆盖率达到36%。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进一步强化,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6%。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基层组织更加巩固,农村社会稳定祥和。

2015年,面对经济持续下行的严峻形势,我们改革创新、拼搏实干、突破困局,农村工作亮点纷呈。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农业功能不断拓展,优势产业加快培育,产业结构逐步优化,综合效益持续提高,休闲农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效益居全国首位。全国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现场会在川召开,中央领导对四川三农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突出主攻方向,着力重点领域,深化农村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完成75%,承包地流转面积1547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部分农村改革事项开始破题。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开创崭新局面。省委、省政府开展了3轮高规格大规模的大督查大调研,省委十届六次全会专题部署脱贫攻坚,召开脱贫攻坚大会进行再动员再部署。构建“3+10”政策组合拳,强化六个精准,明确五个一批,落实五个一帮扶,建档立卡对象实现六有。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实行双组长负责制,层层签订责任书、逐级立下军令状。2015年,全省农村减贫117万人。

农业开放合作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成功举办第三届四川农博会、第二届川台农业合作论坛,积极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推介农业合作项目1229个、签订投资促进项目734个、合同金额1400多亿元。

十二五农村工作取得的成就,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涉农部门开拓进取的结果,是三农工作战线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

十三五是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冲刺阶段。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农村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既面临诸多挑战,也孕育难得机遇。

从挑战看:一是农业现代化发展滞后。农业是四化同步的短板,农村是城乡一体的短腿,与高速推进的工业化、信息化和城镇化极不协调。二是农业面临地板和天花板挤压。扩大耕地面积和提高粮食单产的空间有限,农产品价格与国际市场接轨已经引发价格倒挂,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盈利空间越来越小。三是农业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生产经营分散化细碎化现象突出,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还不明显。科技支撑乏力,从业人员老化,职业农民短缺,谁来种地怎么种地的问题依然突出。四是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的40%,中低产田土占60%。耕地缺乏休养生息,长期处于亚健康状态,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五是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380万农村贫困人口是最难啃的硬骨头。到2020年,贫困县全部摘帽、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任务异常艰巨。此外,自然灾害频发、农产品市场和价格波动始终是捉摸不定又必须面对的问题。

从机遇看:一是宏观政策有利。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速推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产业布局向西部倾斜,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加大,中央和省委出台了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措施,脱贫攻坚既是民生工程更是发展工程,是新常态下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改革释放红利。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制改革即将全面推开,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不断完善,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和试点试验成果在更大范围推广,必将为农村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尤其是改革着力点由投资、出口、消费的需求侧,转向劳动力、土地、资本、创新的供给侧,减少过剩产能,加快结构调整,促使工商资本转向农村寻求发展机遇,有助于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三是创新引领发展。在双创互联网+” 创新创业浪潮推动下,农业创客异军突起,电子信息、现代设施和生态、文化、旅游等要素与农业加速融合,互联网+”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成为农业现代化新引擎。

总的看,机遇大于挑战。我们要适应新形势、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立足省情、吃透农情、体恤民情,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风雨无惧,激情满怀,扎实做好三农工作,为赢得全局工作主动发挥积极作用。

二、凝心聚力,扎实推进,确保十三五农业农村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2016年,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着力抓好调结构、促转型、挖潜力、强基础、建新村、抓改革、惠民生,让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

(一)调结构,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重点是降成本、补短板,充分发挥各类经营主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形成结构更加合理、保障更加有力的农产品有效供给机制。

降成本。通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通过农业科技进步,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投资回报率、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化肥农药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比较效益。

补短板。树立大农业、大粮食、大食物观,加强基础设施等农业供给薄弱环节建设,增加绿色、有机、安全以及市场紧缺、更加契合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生产。改变过度消耗地力、滥用化肥农药、单纯追求产量的生产方式,适应消费升级的需要,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二)促转型,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环境友好、资源节约、转型升级的路子。恢复发展粮草轮作、果草间作、藕鱼共生、稻鸭共育、稻菜轮作、猪果等生产模式,大力推进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优化产业区域布局。根据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开展新一轮现代农业(林业、畜牧业)重点县和示范县建设,建设大基地,培育大产业,着力打造粮油、畜禽、茶叶、果蔬、中药材、木竹产业等优势产业带和集中发展区。

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进行种植业、养殖业战略性结构调整,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品牌农业,继续培育农产品区域性品牌。推行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健康养殖,大力发展草食牲畜和小家禽畜,积极发展现代林业和林下经济。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产品产地加工和精深加工,培育一批农业产业化排头兵企业。加快发展订单直销、连锁配送、电子商务,着力提高农业附加值。农业既可以生产食物饱口福,也可以生产景物饱眼福。要通过农旅结合、文旅融合,不断拓展农业功能形态,积极发展创意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

(三)挖潜力,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我省探索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做法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继续挖掘新产业新业态增收潜力,确保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乡村旅游要开启休闲康养度假模式,兴办农村经营性养老服务机构,开发农村特色工艺品,促进新业态千姿百态、竞相发展,不断丰富农民增收的产业形态。

支持各地引进大型电商、星级酒店、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参与新业态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乡村酒店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新业态人才培训、认定和就业,把返乡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致富能手培养成新业态带头人。

在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示范县建设基础上,对农村养老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农产品产地加工、农业服务业等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再扶持培育一批重点县或示范县。

(四)强基础,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以10个重大项目建设为抓手,不断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深入推进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工程,全力推进武引二期、开工建设土溪口水库等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坚持大中小微并举,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小农水重点县、五小水利工程、农建综合示范区建设,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万亩。

加快实施《四川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整合国土、农业、水利、发改、财政等部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统一管理,统筹使用,新建高标准基本农田500万亩。要将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

继续推进通乡通村公路硬化、县乡道改善提升和配套设施完善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公共交通。坚持建管结合,切实把农村公路建设好、管理好、维护好、运营好。

(五)建新村,实现业兴家富人和村美。把新村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载体,建成幸福美丽新村6000个。

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行动,把旧村改造作为重要举措,处理好建改保的关系,推广小组生微建设模式,提升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水平,推动由物的新农村人的新农村迈进。

与精准脱贫结合起来,抓好四大板块新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廉租房建设,着力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困难户的住房问题。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带动脱贫攻坚,重点向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

积极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推进建制镇、村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面整治农村面源污染,实施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开展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

(六)抓改革,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继续把农村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坚持主攻方向不动摇,落实七个更大突破要求,继续走在全国农村改革的前列。

推进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加快推进集体产权多权同确,扩大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加快林权流转立法,抓好国有林场和林区改革、林权抵押贷款、金融支林改革试点。稳步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创新适度规模经营形式。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家庭农场配套政策,推进农民合作组织规范化建设,推广农业职业经理人制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优化农业公益性服务,发展多种形式的经营性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推进农垦(农场)改革发展。

加大改革试验探索力度。持续推进国家和省级层面的各类试点,将试点经验上升为制度成果。建立农村改革综合试验区,围绕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进行综合试验,发挥1+1>2的整体效应。试点试验既要出成果、出经验,也要防风险、不犯颠覆性错误。

(七)惠民生,着力实施精准脱贫。坚持省负总责,市(州)、县(市、区)、乡镇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全面落实扶贫目标、任务、资金、权责到县制度,层层压紧压实责任。落实好贫困村五个一帮扶措施。完善退出机制,建立脱贫台账,严格考核、严密督查、严厉问责,确保实现105万贫困人口脱贫、2350个贫困村退出、5个贫困县摘帽

抓好脱贫对象精准识别,开展建档立卡回头看,挤干水份实现零差错。加强对接衔接,制定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实施五个一批年度计划,精心实施25万贫困人口易地扶贫搬迁等项目。聚焦当年摘帽、退出和脱贫的贫困县、贫困村和贫困户,实施10个扶贫专项方案年度计划,制定土地整治、旅游扶贫、科技扶贫等N个单项计划。聚焦四大片区,深入推进藏区六大民生工程,继续落实彝区十项扶贫工程17条特殊政策,促进秦巴山区和乌蒙山区资源开发,支持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

(八)固根基,完善乡村治理机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在乡村组织换届工作中选好配强领导班子,构建村党组织领导,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议事会决策、村委会执行、集体经济组织市场化运行、其他经济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的村级治理机制,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公信力和凝聚力。推行强村带弱村、富村帮穷村、建立联合党组织等办法,切实把村级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把支持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措施落到实处。创新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发挥村规民约和社会贤达的积极作用,推进法律顾问进乡村,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精心谋划,狠抓落实,把五大发展新理念贯穿农村工作全过程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决定发展成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是关系发展全局的总遵循。在四川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要拉长农业这条四化同步的短腿、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小康的短板,必须把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农村工作全过程,破解三农难题,增强创新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不断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坚持创新发展,增添农业农村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农业生产力每次进步,都伴随着技术创新;农村社会活力每次释放,都伴随着制度变革。当前农业发展面临新旧动力转换、资源环境透支、政策效应衰减等问题,农村改革要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必须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创新能力,形成创新红利。

在体制机制上创新。着力破解规模过小的现代农业发展瓶颈,完善农村集体产权权能,优化配置土地等资源要素,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为核心,充分挖掘规模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潜力。

在农业科技上创新。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放活农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健全激励政策,推动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把农业发展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在支持保护上创新。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保持总量只增不减。加大对农业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尊重农民主体地位,在农村优先布局农民最急需的项目。强化财政资金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坚持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既要注重农业农村内部协调发展,又要注重城乡工农之间协调发展,瞄准农业农村发展滞后领域和薄弱环节,拓宽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一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城乡一体规划,全域布局,全程推进。另一方面发挥市场的作用,引导城市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把老少边穷地区作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主战场,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快培育特色产业、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后发优势,不断缩小区域间发展差距、区域内贫富差距。

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破除城乡二元体制的内在要求。要切实维护进城落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好三挂钩政策,让农民放心进城、安心落户。

(三)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农业才能永续发展,农村才会更加美丽,乡愁才会更加美好。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自然规律办事,形成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大规模开展绿化全川行动,在用地规划许可前提下,实行谁种、谁管、谁用,避免出现栽树不见树,或栽树多见绿少的现象。深入推进天然林保护,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继续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藏区生态保护建设等重点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注重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环境容量相匹配,实现农业农村均衡发展。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种养结合的生态循环农业,趋利避害、变废为宝,提高秸秆、粪污、地膜等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水平。

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一手抓标准化生产,一手抓执法监管,实现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餐桌全程可控,推进标准化、绿色化、品牌化生产,增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心。

(四)坚持开放发展,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树立开放发展理念,核心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目标是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当前,农产品面临的外部市场压力越来越大。必须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农业才能竞合提升,农村才能多姿多彩,农民才能紧跟时代,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才能不断提高。

把握经济发展态势。树立战略思维和全球眼光,密切关注农产品供给需求变化,增强预见性和可控性,在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安全的前提下,把握时机和节奏,积极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发挥优势请进来。立足农村资源优势,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在引进资金、技术的同时,注重引进先进理念和管理方法,创新合作方式,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农业新技术、新经验、新模式。

抓住机遇走出去。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建设,主动参与万企出国门川货全国行活动,推动四川农产品走出去。继续办好川台农业合作论坛、四川农业博览会,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开放合作平台,扩大四川农业的美誉度、四川农产品的竞争力。

(五)坚持共享发展,实现农民群众共同富裕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全面取消农业税,实施农业补贴政策,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和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惠及了亿万农民,使农民成为改革发展的坚定支持者。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必须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形成有效的共享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农村公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上并轨、标准上统一。

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的小康,绝不能富者累巨万,贫者食糟糠。要着力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分享产业链上的增值收益;要加大对农民转移就业和创业的支持力度,稳定务工农民规模;要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拓宽财产性增收途径;要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不断增进农民福祉。

同志们,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实际工作中,我们的思想认识、能力水平、作风素养还有很多不适应、不胜任的地方。在指导农业时,没有很好应用生态学、系统论的基本原理,没有完全掌握大自然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往往人为割裂了生物世界的内在联系;在建设农村时,没有很好应用社会历史学、生物进化论的基本观点,没有自觉遵循村庄变迁演进的基本规律、乡村文明进步的基本规律,常常漠视了乡土文化,践踏了耕读文明;在服务农民时,没有牢固树立民本主义思想,喜欢以父母官自居,时时处处为民作主,容易忽视衣食父母的心理感受和切身利益。

我们要顾大局、识大体,讲政治、守纪律,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重中之重要求,切实担负起领导农业农村发展的政治责任,统筹协调好各方面关系,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入上,动真情、动真格,办实事、求实效。各级党委政府要用好三农工作、农民增收、脱贫攻坚考核督查和绩效评价结果,把知民情、接地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选配进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加强党委农村工作综合部门建设,不断提高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水平。把农村作为践行三严三实的第一课堂、实践阵地,以严的要求、实的作风,推动各项部署落实到位。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千家万户,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农民满不满意、答不答应、高不高兴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

同志们,思路已经谋定,目标已经明确,关键是落实落地、落细落小。我们要始终把农民装在心中、把责任扛在肩上,俯首甘为孺子牛敢叫日月换新天,尽情挥洒热情,再谱三农华章。

分享到: 更多
编辑:snfp
 
 
 
48-365365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遂宁市扶贫移民局 蜀ICP备16021195号 网站标识码:510900005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