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倍用情助脱贫 坚决打赢攻坚战
——周黎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物简介] 周黎明,男,汉族,1974年6月生,四川蓬溪人,首都师范大学函授研究生,1993年12月参加工作,1996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遂宁市地方税务局副科职干部;中共大英县蓬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五谋村第一书记。
2015年4月,按照市委统一安排部署,周黎明从遂宁市地税局下派到省级贫困村—大英县蓬莱镇五谋村担任第一书记。五谋村远离县城10余公里,属于地势偏僻的旱片死角村。区域总面积2194.4亩,耕地面积989.4亩。有7个村民小组,有农户378户,农业人口111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94户,贫困人口197人,贫困发生率17.67%。村社全是土路,没有一条像样的水泥路;塘库堰、提灌站等水利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村民生产生活用水十分困难;传统种植农业萎缩。更为严重的是,村民不知啥子叫农业产业化,思想观念保守,与现代发展理念差别太大……
勤于学习 精准脱贫转角色
自从担任蓬莱镇副镇长和五谋村第一书记后,面对重重困难,没有选择退缩,而是迎难而上,主动出击。他带着责任、带着热情,虚心向镇村干部学、向村民群众学、向实践学。重点学习了党的十八大、科学发展观、“两学一做”、省、市脱贫攻坚精神等相关内容,积极参加全省第一书记示范培训、全市“第一书记”和大英县脱贫攻坚专题培训班。通过学习,提振了打羸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周黎明迅速完成机关干部到农村脱贫干部的角色转变。
调查研究 破解难题找方向
在五谋村,周黎明认真落实脱产驻村的有关规定,切实履行第一书记职责,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召开会议、走访群众和入户调查等形式开展贫困户摸底工作,了解村情民意,指导村上研究发展致富方案,帮助选准发展方向,找准发展项目。一是落实了精准扶贫对象。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为重点,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贫困家庭档案,市委组织部、市地税局、县畜牧局、蓬莱镇与94户贫困户实施“一对一”结对帮扶。二是找准了贫困原因。深入村社和农户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发展的瓶颈,找准每个贫困家庭致贫的具体原因。三是找准帮扶措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村情民意精心制定帮扶发展规划,分村、分户制定了具体的帮扶措施。
基础先行 固本强基改穷貌
“要致富,先修路”。经过调研,找出村社道路和小型水利基础设施落后是困扰五谋村脱贫的“牛尾巴”。要彻底告别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靠天吃饭”的现状,必须从道路和小水利设施建设入手,才能改善群众的生活环境、方便村民的生产生活,最终打羸这场脱贫攻坚战。
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制定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思路。实施了政府免费提供沙石、水泥等原材料,群众自愿投工投劳、自行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2015年以来,全村完成了户间路8500米,院坝1.15万平方米,节约政府投资70%的成本。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多次向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市委组织部拔付帮扶资金20万元和市地税局拔付帮扶资金30万元,用于大坪村、五谋村村级办公室整修及新建文化广场,市地税局挤用机关经费,支持20万元新建3社堰塘1口。2015年以来,新建4社堰塘1口,整治6社堰塘1口;修建1、2、3社左右及5、6社道路5.2公里,并打通连接大坪村、五谋村的“最后一公里”。实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小农水项目,共计投入资金350万元,其中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环线工程道路扩宽4.1公里,4社社道路建设1.8公里,新建4社拦河堰3口;小农水项目,完成新建2社堰塘1口,整修3、5、6、7社堰塘4口,新建1、7社拦河堰2口,蓄水池10口,整治6社渠沟1500米。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惠及贫困户38户81人,解决了住房难的问题。实施1000亿斤粮食项目,对5、6、7社田埂及塘堰进行整治。为巩固脱贫成果,市地税局支持资金30万元,用于解决教育、医疗等后续发展工作。
产业扶贫 主动作为换穷业
在五谋村的扶贫工作中,周黎明了解到,过去,在五谋村一说起扶贫,村民总是报着“等靠要”思想,希望政府给钱给物。“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做到“真扶贫”“脱穷根”,除“输血”外,更重要的是“造血”。只有依靠产业发展,才能让村民真正脱贫而后致富。经过调研,开展了近期和中长期产业发展帮扶。
近期产业:一是开展了“订单扶贫”,激励村民发展产业增收致富。年初,市地税局派出扶贫工作组深入联系村调查摸底,掌握农户年度内能出产的生态农产品数量和品种,并根据干部职工和机关食堂需求,对农产品实行订单种植,订单销售。“订单扶贫”解决了农副产品的销售问题,也为全局干部职工提供了安全健康的绿色食材。二是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制定各类种养殖奖补政策。即:养殖土鸡30只以上,每只奖补8元;养殖土鸭200只以上,每只奖补2元;养殖生猪3头以上,每头奖补100元;养殖山羊5只以上,每只奖补100元;种植蔬菜及菜玉米1亩以上奖补300元/亩。截止目前,村上已发放奖补资金5万余元。三是开展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作。按照党员精准示范项目要求,经过党员群众提议、村“两委”商议和公示,确定了带动能力强和群众认可度高、有一定发展能力的4社田军作为养殖黑山羊带头人,7社邓军作为养殖土鸭带头人,通过他们的示范效应,辐射其他群众脱贫致富。该项目市委组织部、市地税局共计支持资金1万元。目前全村发展规模养羊户8户,新建标准化羊场3个,存栏山羊500余只,覆盖贫困户4户13人;养猪800多头,覆盖贫困户60户118人;小家禽12000余只,覆盖贫困户94户197人。
中长期产业:积极开展调研,结合实际,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为村民长期致富找门路。一是发展干果类核桃和木本油料作物山桐子作为中长期发展的支柱产业。目前,成立了核桃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核桃350亩,覆盖1、2、3、4社贫困户48户101人;成立了大英县田园牧歌山桐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山桐子759亩,覆盖4、5、6、7社贫困户54户119人。二是引进四川帝亚生态农业大英分公司、四川帝亚酒业有限公司入驻,公司通过租赁土地、发展养殖冕宁生态黑猪和本地土猪进行深加工、酒业生产、乡村旅游等,实行“公司+村集体+农户”的模式经营,达到三方共赢的目的。三是收集整理全村撂荒地,由村上统一经营管理,通过与撂荒农户协商,流转撂荒土地经营权,由村集体经营,优先贫困户劳动力,按3.5∶3.5∶3分成(35%收益归村集体、35%收益归贫困户劳动力、30%收益归土地承包户)的模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已种植魔芋50亩。四是成立五谋、大坪、柏岭三个省级贫困村农机超市,现已摆在重要议事日程。
访贫问苦 情系群众增感情
身患重病是五谋村群众致贫的又一主要原因,面对全村197名困难群众,周黎明多方汇报,多方筹款,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1社贫困户胡应良,67岁,妻子和两个女儿相继去世,只留下自已孤身一人,去年4月在县城务工时,不慎从房上摔下,导致小腿骨折,生活比较困难,周黎明得知这一情况后,及时从镇民政办为他申请了临时救助600元,解决了他生活的一时之需。5社贫困户蒋绍贵,80岁,本人和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家中唯一儿子患有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儿媳离家出走,至今渺无音信,现孙女在大英民进读职中,家中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得知这一情况后,为他家申请了低保,并申请了临时救助800元,同时还将他家纳入了易地扶贫搬迁安置。蒋绍贵逢人便说:“这回共产党是来真的了,是为我们做好事情来了”。
截止目前各级部门资金及物资发放共计125240元:省委组织部慰问贫困党员4000元;市委组织部、市地税局“一对一”帮扶50户,送肥料230袋,折合资金20000元,扶助资金及慰问87400元,共计107400元;县畜牧局结对帮扶44户,以物资帮扶(折合资金)8840元;镇政府慰问及帮扶贫困户33户折合资金5000元。
创新机制 基层治理树新风
为确保五谋村从贫困村向四好村的转变,在农村树立新风正气。一是按照市、县、镇开展“完善基层组织年”党建主题活动的安排部署,紧扣“法制有序、德治有效、自治有力”的工作目标,大力实施“三治融合”,不断完善基层治理,广泛凝聚智慧力量,助推脱贫攻坚的进程。通过开展基层治理,村容村貌得到改观,农户庭院更加干净整洁,环境更加舒适美丽;家庭更加和睦幸福,邻里关系更加和谐友爱;产业发展相互带动,致富观念得到改变。二是因地制宜,创新了“六联机制”为载体的农村社会管理模式。按照就近原则,将相邻的12户村民划分为一个联动小组,实施“文明联创、卫生联洁、治安联防、应急联动、困难联帮、致富联带”。建立以村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村三职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分片包社的“六联机制”分级管理模式及其考核办法,定期对各联动小组进行考核评定,评选出“最佳示范户”和“最佳示范社”,给予物质奖励。“六联机制”社会管理工作先后得到了省委组织部、市委组织部主要领导的高度赞誉。
倾情帮扶 脱贫攻坚结硕果
两年来,周黎明带着自己的激情梦想、组织的重托、群众的期盼,满腔热情投入到五谋村的脱贫攻坚战中,积极谋划,大胆亮剑。如今的五谋村不再贫瘠,一片新貌:座座新居错落有致;条条水泥路四通八达;新建塘堰碧波荡漾,鸭叫鱼跃;山桐子、核桃树连片山野;养殖场猪儿肥、牛羊壮。贫困村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脱贫实惠,村民群众尝到了脱贫成果的甜蜜,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认可;省委明察暗访组、遂宁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组织部等领导同志分别到五谋村视察调研,均高度肯定了五谋村的精准扶贫工作成绩;四川党课、四川日报、四川在线、遂宁日报、遂宁新闻也作了宣传报道。在全市脱贫攻坚大会上,五谋村介绍了脱贫工作先进经验。在五谋村分别召开了全市第一书记现场会、全县脱贫攻坚现场会。成都市锦江区、理县杂谷脑镇等单位到村学习交流了脱贫攻坚工作。2016年底,五谋村实现了全村如期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