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法院向群众发放法律援助宣传单
开栏的话
转眼间,2018年过去了一半。回首这半年,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咱老百姓看病越来越方便,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娃娃读书不再困难,低收入家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美丽新村建设如火如荼……“高大上”的蓬溪城市形象已开始显现,随之而来的,是蓬溪县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多项惠民政策。
民生工程暖人心。通过记者深入采访,从即日起,本刊推出《走基层访民生》系列报道,分类反映2018年上半年蓬溪在民生工程方面取得的成就,展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民生的举措和成效。
扶贫解困 让群众的日子有了奔头
——蓬溪县十大民生工程之扶贫解困纪实
今年以来,我县各级部门紧紧围绕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法律援助、落实计划生育奖励和特别扶助、贫困家庭残疾人健康救助等重点,逗硬落实项目、经费和工作措施,解决好困难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大家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生活有了盼头,日子有了奔头。
法律援助 群众感受法治阳光
6月20日,村民田某到任隆镇幸福桥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哭诉请求法律援助。经了解得知田某夫妇婚后共生育有两子一女,现子女均已成家。田某古稀之年,已丧失劳动能力;妻子因各种慢性病卧床多年,因长期患病而未做任何治疗,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夫妻二人生活困难,两子一女与父母为赡养费支付产生纠纷。
蓬溪县法律援助中心得知案情后,工作人员一面严肃批评子女不赡养父母的错误行为,一面耐心讲解法律相关规定,最终三子女协商共同赡养父母,为田某夫妇解决了基本养老问题。
据介绍,今年以来,我县继续实施以法律援助案件、新建乡镇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等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并将法律服务延伸到村组。5月21日,蓬溪县任隆镇幸福桥村、矮垭口村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的挂牌成立,充分发挥了一线平台宣传、指引、咨询和需求分析等公共法律服务功能,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记者了解到,通过为民、便民、惠民的法律援助,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困难群众对法律援助的需求,提升了法律援助的社会形象。截至6月底,我县已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49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0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1250件;完成了1个乡镇规范化法律援助工作站。
医疗救助 重燃生命希望之光
对于家住东街社区的陈晓燕来说,生活的苦困不仅仅只是源自于身体的疾病,还有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她生活有些艰难。40多岁的陈晓燕先后患上了乳腺癌、宫颈癌,而且是中期,耗光了家里的积蓄,便萌发了不想再活下去的念头。
社区居委会得知情况后,积极伸出援手,帮她申请了大病救助。“多亏党和政府的帮扶,给了我生活的勇气,缓解了生活的压力。”陈晓燕告诉记者,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让她倍感温暖,也充满感激,眼见着生活越来越好,她表示活得也更有劲头:“托了政府的福,不然日子哪能过得那么好!”虽然她面色有些发黄,但精神状态很好。
“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完成过半。”县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局紧紧围绕年度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以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举措,狠抓责任、对象、投入落实,从点到面,实施精准扶持,力求让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职工、残疾人等都能得到医疗救助,最大限度地减轻他们的医疗支出负担。
据介绍,对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重点救助对象,经各类医疗保险报销后的政策范围内住院自负费用,在年度救助限额内,救助比例达到70%。城乡低保、特困人员资助参保率达100%。截至6月底,全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已拨付799.85万元。
残疾人帮扶 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七月骄阳似火,烈日下,在赤城镇凉风垭村,双下肢残疾的庞达芬此刻却在地里忙碌着,她的额头冒出细小的汗珠,只见她动作麻利地将一窝青菜放进身后的背篓里,“现在党的政策好,县残联给我配了电动三轮车,这样我就能将菜运到县城里售卖,赚些钱贴补家用。”作为一名肢体残疾人,庞达芬自立自强、不等不靠,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贫困的生活现状,“现在扶贫政策好,但是不能只靠党和政府,还是要通过自己努力脱贫,日子过得才踏实。”庞达芬说。
今年,县残联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安排部署涉残民生工程,进一步加强了民生工程任务分解、资金拨付、督促检查、效果评估等各个方面的痕迹管理。全县涉残民生工程推进顺利,五个民生项目均达到时间节点规定的进度要求。1—6月,以发放化肥、种子等方式扶持2317名城乡残疾人居家灵活就业;以资金扶持、物资扶持、技术扶持等方式,扶持458名农村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为肢体、视力等残疾人发放轮椅、拐杖等基本型辅助器具267件;选送21名脑瘫儿童到蓬溪县安科医院、成都八一康复中心等医院实施康复训练;已选送6名听力障碍儿童到省聋儿中心、华西医院等机构进行了康复训练。(杨雪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