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48-36536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区县之窗 > 船山区
 
船山区走出产业扶贫“特色路”
时间:2018-01-29 16:25:20  来源:

强化脱贫攻坚示范园区建设

船山区走出产业扶贫“特色路”

 

03---3.jpg

明镜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

船山区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中,以贫困对象退出标准为导向,以“六个精准”“五个一批”为抓手,坚持以现代农业园区为载体,依托永河、唐桂、龙老复3大园区和10个乡镇的农业小园区,将全区32个贫困村全部纳入园区整体规划,统筹实施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和企业带动,协调推进园区发展和精准脱贫工作,完成投资22亿元,入驻农业企业42家,农民专业经济组织16个,带动园区32个贫困村6118名贫困人口脱贫,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114元,高于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16个百分点,走出了一条产业扶贫的船山特色之路。

突出设施建设,夯实脱贫摘帽生产生活根基。近几年来,船山区多方筹集资金,强化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夯实群众脱贫摘帽根基,已实施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65个。依托园区一体化大环线交通枢纽建设,建成公路四级技术标准骨干道路35.7公里,结合“十里荷画”景区景点布局,建成骑游道14公里,景观绿化11.5公里,建成村道公路技术标准产业道路66公里、各类生产便道74.7公里,新建整治渠系132.6公里,小型农田水利设施80处,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为打造园区易地扶贫搬迁示范样板,船山区结合土地增减挂钩实施易地搬迁安置点建设,在园区内规划新建集中安置点50余个,并按照“五通五有”配套实施安置点水、电等基本生产生活设施和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惠及贫困人口7386人。

注重产业带动,确保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船山区按照“政府引导、行业指导、业主主体”工作思路,走“大园区+小园区+业主”发展模式,依托近郊区位优势,以都市农业为主导,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在园区内重点发展绿色蔬果、生态禽畜、优质粮蔬繁育、乡村休闲旅游4条产业带,实现产业交叉融合发展,打造集生产、示范、环保、观光、农耕文化为一体的现代特色农业园区和高效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现代化。目前,已新建台湾牛樟、可士可四季橘香、高端蓝莓、优质田藕等5个扶贫示范农业片,陆续引进“百绿盛三生农业”“菌绿海鲜菇”等规模现代农业企业42家,贫困群众劳务收入和土地流转收益稳步增加,走出了一条“村村有产业、村村有特色”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强化利益联结,拓展惠民助农增收多渠道。一是增加贫困村集体收入渠道。引导企业与贫困村签订村企共建协议,盘活塘堰、水库等村集体资产,通过承包、租赁、入股等措施,使村集体资产增值增效。目前,全区贫困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等规模产业项目46个,发展特色农林业612人,打造乡村旅游项目4个。园区内32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万元以上。二是企业带动就业。园区企业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劳动岗位,确保群众就近务工收入稳步提高。现提供长期就业岗位800个,季节、流动性就业岗位2000余个,累计为园区内务工农民群众发放工资1230余万元,贫困户就近务工年均增收15000元。三是实行涉农资金股权量化。在园区全面推行扶贫资金股权量化试点,将政府补助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性项目资金的40%,量化到贫困户和村集体,参股农业龙头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实行不低于5%的保底分红。四是完善利益连接模式,在促进龙头企业健康发展的同时,确保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实现了“村村进产业园、户户入专合社”。截至目前,园区已有15户企业与贫困户签订利益共享协议,涉及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全媒体记者 陈竑)

分享到: 更多
编辑:snfp
 
 
 
48-365365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遂宁市扶贫移民局 蜀ICP备16021195号 网站标识码:510900005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