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区开辟电商扶贫新路径
一根“网线”连通致富路
“受惠扶贫政策,我成了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合伙人,现在每个月纯收入上千元。”在船山区老池乡芋禾村的农村淘宝站点内,身患残疾的贫困小伙唐志宇专注于电商买卖,并决心长久发展。
这仅仅是船山区“电商扶贫”的冰山一角。去年以来,船山区坚持发展农村电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以阿里巴巴农村淘宝、四川顺意通等电商平台公司为载体,推进农村电商站点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工作,让贫困群众叩开了电商销售门、走出了电商脱贫路。
路径一
33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贫困户“网”到了致富经
去年11月,受惠于电商扶贫政策,手有残疾的唐志宇成为阿里巴巴农村淘宝的合伙人。
“政府免了两年房租又帮忙做了宣传,公司包办了装修、硬件设施等。”没有后顾之忧的唐志宇全身心地投入电商创业中。开业当天,站点营业额就突破1万元。目前,他主要帮村民购买并配送农机农具、肥料种子、家电等网购货品。“现在每个月有上千元的纯收入,学到了致富经,就想长期发展。”
为实施电商产业扶贫,船山区构建了“电商+城乡共同配送”体系,整合社会物流资源,打通物流进村入户的最后一百米。目前,已建设区级农村电商营运中心以及70个农村电商服务站点,在全市率先实现33个贫困村电商网点全覆盖。
路径二
产销对接市场
本土农产品品牌成“网红”
“土鸡在春节前就卖完了。”年过五旬的李波是永兴镇明镜村的贫困户,受政府的帮扶,他于2015年发展土鸡养殖。去年8月,搭上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的电商“快车”后,他的四五百只土鸡及数万枚土鸡蛋从“卖得慢”变为“不够卖”。
为实现产销对接市场,政府打出了组合拳:注册认证“遂州保生香”“仁凌汇”“斗城顺意通”等本土品牌,为“英雄水烧腊”“川优6203”优质大米、皮球桃等优质农产品穿上品牌“外衣”,进入超市卖场实现价值提升。同时举办平台在线预订、网络采摘节等活动,让本土产品变身“网红”,形成持续消费力。在分级促销上,让“三品一标”农特产品在知名平台销往全国,其余产品借本土平台流向本市。
目前,船山区已有100家以上餐饮单位与贫困户签订果蔬供应协议。
路径三
产村融合发展
让“贫困村”提前“脱帽”
“站点不仅仅可以网上代购代销,而且还推出了代缴水电费、收发邮政快递等多项便民服务。”船山区商务局相关人员表示,他们通过完善产业服务功能,助推产村融合发展。
同时,政府联合电商公司实施“订单扶贫”:乡村货郎+“村村合淘”掌握网购采购主动权;平台公司与贫困村签订单,确保预售产品不积压、不滞销。而与之配套的网约车运营,又保障了物流配送。此外还建立了产业扶贫基金,助推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
一组数据可以体现产村融合的实效:村级电商站点月均营业额约4000元,部分贫困村电商站点可达2000元以上,乡镇级网点销售额可达数十万元。截至目前,全区农村电商交易额共7136万元,其中工业品下行3936万元,农产品上行2700万元。
去年,船山区成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这一电商扶贫新路径也将为全市提供精准扶贫的良策。
(记者 熊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