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后,抬的抬,背的背,广元市利州区三堆镇金峰村最后一户搬迁安置贫困户喜迁新居。此前,村里19户贫困户已经入住,至此全区符合政策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全部住进新家温暖过冬。房主魏仁海拉着帮扶干部的手,满是感激:“客厅、卧室、厨房明亮干净,厕所有水冲,还能随时洗热水澡,跟城里房子没啥两样!”
喜庆的鞭炮声,宣告了新生活的开始,也宣告了利州区即将扔掉贫困帽。
喜庆时刻,人们不会忘记,今年以来,利州区聚焦脱贫“摘帽”目标,有效构建精准达标管控、精细施策推进、精确指挥调控“三大机制”,先后发起春季攻势、夏季会战、百日决战、冬季冲刺“四大战役”,发起政策大宣讲、问题大整改、矛盾大化解、环境大提升“四大行动”,发起同吃同住同劳动“三同行动”。
下绣花功夫 精准达标管控
“今年木耳收了千把斤,收入3万多元,养3头猪,收入近1万元,儿子在外打工,收入2万多元……”11月中旬,三堆镇小河村贫困户康秀昌面对帮扶干部,掰着指头算收入账,脸上溢满笑容,她说自家共有5口人,前几年房屋遭遇地质滑坡,因灾致贫,一筹莫展之际,各级帮扶部门、帮扶干部前前后后贴心帮助,收入上去了,建房贷款还了,产业扶持资金、孙子的教育扶贫政策享受到了,“实实在在从内心感谢党感谢政府!”
找准致贫原因,抓好产业扶贫,算好收入账……对利州区各级各部门帮扶干部来说,“深山结远亲,常走亲戚家”成为工作常态,“我们村如何如何,我那家结对户如何”成为口头禅。越到年底,扶贫情结越深沉,帮扶贫困户彻底脱贫的愿望越强烈。 利州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年初即向帮扶部门、帮扶干部下达明确攻坚目标,要求瞄准三个导向,下绣花功夫。
目标导向,对标脱贫标准下绣花功夫。
对标户脱贫“一超六有”、村退出“一低五有”、县摘帽“一低三有”指标逐项检查盯对,强化保障,落实责任,倒排工期,创新举措,加快补齐短板,确保9月底前,所有脱贫指标全面达标。 精准导向,坚持精准要求下绣花功夫。按照省脱贫办要求,利州区自6月中旬以来,深入扎实开展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比对复核工作,做到贫困对象识别精准。
问题导向,聚焦问题整改下绣花功夫。
采取“省市暗访督查+区级全面排查+第三方预评估+群众信访+电视曝光”等方式,逐村逐户拉网式全覆盖督查检查,对照脱贫指标逐项梳理问题,分行业、分批次建立问题清单和整改台账,以发“点球”方式,明确整改工作县级牵头领导,落实整改责任人,明确整改时限和整改要求,确保整改工作落地落实。同时,克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整改方式,对每个问题进行延展性整改,不但要把问题整改到位,还要触类旁通,做好与之相关的事。
以小河村为例,全村4个村民小组430人分散居住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大山上,山大谷深,“不说一个村,就是一个社集中开会都难。”村支书徐长均说。如何让村民享受到方便快捷的公共服务,如何增强村社干部群众凝聚力向心力,帮扶部门、镇村干部反复磋商,以五公里为半径,在上半山下半山创造性规划建设了两个小型村民活动中心。
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一项一项挂图作战,一项一项精准发力,几上几下反复比对,逐村逐户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利州区高质量实现了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六个精准”。
知行合一 精细施策推进
龙潭乡金鼓村二组贫困户曹富忠,腿部残疾不能下重力,与70岁的父亲相依为命,这样的家庭怎样脱贫?市县帮扶部门、帮扶干部走访问意愿,并与企业对接,最终找到了一条“就地就业扶贫”之策。具体为,对曹富忠进行简单的餐饮服务培训,推荐到本村的大型农家乐四季绣从事后勤工作,农家乐包吃住,稳定收入1800元/月。其父亲身体还硬朗也主动申请到四季绣打零工,有时到园子里种菜收菜,60元/天。曹富忠感激地说,以自己的身体和家庭情况,要自己发展产业或者到外地打工,都不容易,就地务工,稳定增收,同时照顾老人,是最好的选择。
贫困状况千差万别,发展条件参差不齐,个人意愿各有不同,不同时段不同要求,脱贫攻坚如何做到因地因户因人因时而异?广元市利州区精细施策推进脱贫。
精细施策就要上懂政策下明实情,“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时间安排上掐好秒表,利州区各级扶贫干部头脑有方向、心中有感情、手里有办法、脚下有足迹,认真对照目标,倒排工期,正排工序,争分夺秒,挂图作战。
资源整合上用好合力,既统筹运用好各类资金、资产、资源,建立“多条渠道进水、一个龙头出水”的整合机制,又完善社会参与扶贫方式方法,社会各界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人,汇聚脱贫攻坚强大资源保障。
人才支撑上外引内培,既坚持外引急需人才,着力依托企业用好产业发展专才,回引优秀外出务工人员中的帅才,又给贫困群众教方法、提技能,精心培育、善加引导,汇聚助推脱贫攻坚的强大智力支撑。
动力培育上内外兼修,既通过教育引导、典型带动、约束激励,促使贫困群众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充分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同时动员各方力量,基本保持帮扶力量、帮扶资金、帮扶责任“三个不变”,夯实持久脱贫的基础。
产业帮扶上长短结合,既着眼长远,又兼顾眼前,既着眼市场行情,又立足资源禀赋,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旅则旅,一批长短结合的主导特色产业兴起。
夯基奔康上着眼长远,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成功打造一批电商扶贫、旅游扶贫、金融扶贫、新村扶贫的特色亮点,唤醒农村“沉睡”资源,破除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瓶颈障碍,不仅稳定脱贫,更要夯实小康路上迅跑的基础。
“扶贫网络”高效灵敏精确指挥调控
今年42岁的贺红云是广元市利州区工农镇小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家4人,一个孩子在上小学,另一个孩子患癫痫需要人照料,需要花钱医治,夫妻二人不能外出务工,仅靠3亩薄地生活,驻村帮扶干部出主意:丈夫外出务工,妻子管护孩子。后来妻子觉得一人管孩子应付不过来,把丈夫叫回来,帮扶干部再次出马,联系附近企业,让丈夫就近务工,早出晚归协助妻子照料家庭,妻子腾出手来,兼顾养猪,一年两轮,一轮10头,今年一算账,全家收入了3万多元,乐得夫妻逢人便夸帮扶干部调度得当,想得周到。
这得益于利州区高效灵敏的脱贫攻坚指挥系统,全区组建一个脱贫攻坚指挥部抓总,6个协调小组和17个行业扶贫分指挥部分头行动,区、乡、村三级信息化联网指挥管理平台和作战指挥体系合作联动。5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08个区级以上部门、54个驻村工作队、54名贫困村第一书记、54名驻村农技员联系帮扶贫困村、近3000名机关干部各负其责,进村入户,包村包户,并在原帮扶责任不变的基础上,就近帮扶非贫困村的“插花贫困户”和边缘户。
今年以来,利州区37名县级领导干部几乎成了“走读干部”,带着“任务清单”“责任清单”,走村串乡,分别深入贫困村和非贫困村查漏补缺。各级干部率先垂范,驻村干部冲锋陷阵,织就一张精确指挥调度有序的“扶贫网络”。与此同时,利州区严格执行《超常推进脱贫攻坚36条措施》,完善《干部驻村帮扶考核办法》《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等制度,实行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乡镇和村“1+3”捆绑考评机制;完善“六个一”帮扶力量工作台账,督促各类帮扶力量履职尽责;持续高密度开展脱贫摘帽专项督导检查,分类评价促严考明察暗访促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