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48-36536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站内搜索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办事指南
 
建档贫困家庭大学新生可申请4000元补助
时间:2017-07-18 09:52:52  来源:

2016年大学新生入学在即,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可能会面临孩子入学学费、生活费等经济方面的压力。“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是党和国家对社会的庄严承诺。目前,我省已构建起了奖、免、助、贷、补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从制度上保障了每位“寒门学子”享有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权益。

大学新生可以享受哪些资助政策?今年的资助政策有哪些变化?8月22日,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就这些热点问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 江芸涵

入学前可申请两项资助

这位负责人介绍说,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而言,入学前就可以着手准备申请资助了。

首先,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目前,全省183个县(市、区)都开办了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省内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可在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办理,用于支付学费和住宿费。本专科生每年最多可贷8000元,研究生每年最多可贷12000元。

8月16日,省教育厅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四川省各市(州)、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咨询电话、地址联系表”,方便有需求的学生和家庭进行查询。

其次,可以申请家庭经济困难大学新生入学资助项目。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可向户籍所在县(市、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新生入学资助,用于支付入学报到交通费及入校后短期生活费。考入省内院校的可申请500元,省外院校可申请1000元。

入学后多种资助可申请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介绍说,进入大学以后,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新生还可申请获得这些资助:

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先通过学校开设的“绿色通道”报到入学,经学校全面客观地核实后,给予缓、减、免的资助。

就读开办了国家助学贷款的高校的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若未获得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可在学校申请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贷款标准是本专科生每年最多8000元,研究生每年最多12000元。

符合国家政策规定条件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入校后可申请国家助学金。其中,本专科生平均每生每年3000元、硕士研究生每生每年6000元、博士研究生每生每年10000元。

家庭经济困难新生,入校后可申请校内外勤工助学岗位,收入用于补贴学习和生活费用。

除了上述国家资助政策以外,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大学新生,还可申请校内资助,用于解决短期生活费和临时困难。据悉,省教育厅已在其官方网站公布了“四川省2016年高校学生资助热线电话”。

特别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生

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新生特别资助是今年刚实施的政策,补助力度大,补助标准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大学新生,今年起可申请4000元的学费和生活费补助。”

为认真实施好此项政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扶贫移民局先后制发了两个文件,对该项政策的实施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我省按照“年初预拨、年底据实结算”的方式,于今年年初将资金预拨到了市(州)、县(市、区)。

9月秋季学期开学后,省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按“学生在线申请、高校审核、县上审核公示、资金发放”的申请程序,依据学生录取批次、报到入学、学籍注册时间先后正式启动资助工作,12月底前将各批次学生补助资金全部发放到位。“具体程序、时间及材料,我们将公布在四川省教育网和学生资助网上,学生及家长可以登录网站了解,也可到各地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了解,还可电话咨询,各地各校咨询电话都公布在省教育厅官方网站上了。”

◎链接

资助“礼包”还有哪些?

国家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是面向全日制在校学生的最高奖项,用于奖励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和特别优秀的二年级及以上本专科生 (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标准为:本专科生每年8000元,硕士每年2万元,博士每年3万元。

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资助品学兼优、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 (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标准为每年5000元。同一学年内,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不能同时获得。

研究生学业奖学金。该奖学金是为激励研究生勤奋学习、潜心科研、勇于创新、积极进取而设立的奖学金。全日制博士每年平均10000元,分12000元、10000元、8000元三档,奖励面为70%;全日制硕士平均每年8000元,分10000元、8000元、6000元三档,奖励面为40%。

应征入伍国家资助。省内地方属普通高校 “先当兵后读大学”和“先读大学后当兵”的全日制学生均可享受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或学费减免政策。标准为:本专科生每年8000元、研究生每年12000元。

 

原文标题: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大学新生 今年起可申请4000元补助

原文链接:http://epaper.scdaily.cn/shtml/scrb/20160824/141177.shtml

分享到: 更多
编辑:snfp
 
 
 
48-365365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主办:遂宁市扶贫移民局 蜀ICP备16021195号 网站标识码:5109000051
为了获得更好的浏览效果,建议您使用IE8.0及以上版本浏览器